來源|喜馬拉雅APP陳志武教授精品課《耶魯大學陳志武教授的金融課》編輯|核桃精 英國、美國的歷史和經濟因國債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,實力加強成為兩個世紀的頭號大國,假如中國在同時期也有國債市場,中國歷史會變什麼樣?
到16世紀中後期,明朝已經持續了兩百多年,到嘉靖朝(1522—1566)已經很腐敗,再往後就更是搖搖欲墜,但如果不是戰爭融資的挑戰,明朝真的會垮嗎?如果不是自然災害幫忙,李自成、張獻忠能摧毀明王朝嗎? 旱災給明朝帶來了致命傷 明朝後期統治的時候遇上了「小冰期」時期的開始,1550年華北氣候總體偏冷偏干,旱災也越來越頻繁。
一方面,旱災迫使北方游牧民族攻打中原以求生存的壓力,威脅明朝;另一方面也使明王朝在北方的軍屯軍田難以耕作、產量大減。由於氣候危機,16世紀中期河北每公頃產糧1168公斤,到萬曆年間為584公斤,而到1620年後下降到每公頃230—350公斤。
來自北方游牧民族的武力威脅和屯田荒廢、減產,不僅迫使朝廷擴大軍隊,也造成政府財政更多地用于軍隊。在1550年前,軍事開支占朝廷歲出的31%左右,而到1590年後上升到90%,這個佔比一直維持到明朝終結。 氣候危機極大的幫助了李自成 李自成,出生於1606年,青年時期在驛站做驛卒,1628年朝廷財政吃緊,裁撤了全國三分之一的驛站被,他失業回家。同年他的家鄉大旱,李自成因債務離家投奔了起義軍。
李自成的起義軍至少兩次幾乎被消滅,但都是大規模旱災挽救了他。第一次是1633年末,李自成、張獻忠等率領的農民軍被明軍鐵騎隊在山西擊敗,余兵逃到河南,又被多路明軍包圍在黃河與太行山之間。但是那年冬天,河南超常寒冷,黃河水面被完全冰凍,李自成和軍隊越過黃河逃跑了。
1634—1636年間,河南和周邊省份又發生大面積嚴重乾旱,參軍人數猛增,起義軍很快擴大到60多萬人,比1633年之前更強大。而朝廷也加大平息起義的力度,明軍集中武力,李自成帶著殘部17人躲到陝西商洛山中。這是他第二次幾近滅亡。
1639—1641年的旱災更嚴重,覆蓋了更多省份,饑民數比之前更加巨大,又給李自成提供了機會。1640年,李自成再次回到河南,收留饑民,重建起義軍。到1641年3月,他的起義軍增加到100多萬!那次旱災持續三年,不僅讓李自成、張獻忠東山再起,而且嚴重中斷了明軍的糧食供應,使政府軍無力對付起義軍。1644年,明朝最終被李自成擊敗。 明朝沒有應對災難的國庫和融資體系 旱災頻發幫助了李自成和其他起義軍,如果明朝有保險和其它金融市場,可以幫助社會解決好災害風險的挑戰,那麼就沒那麼多人起義去強大李自成的軍隊力量。
但是明中葉之後,政府財政逐漸吃緊,到16世紀中期,每年財政赤字多則400萬兩白銀,少則也有百萬兩。在沒有借債手段的情況下,朝廷只能在加稅、拖欠、貨幣成色上找活路。
靠單年加稅來解決財政危機,容易導致「官逼民反」;拖欠軍餉等債務,又導致邊兵大量投身於農民起義軍,把明朝進一步推向崩潰。崇禎帝還試過其他辦法緩和財政危機,包括要求富裕人家捐助、節省宮廷開支等,都沒有成功。最終,明朝就這樣被戰爭融資挑戰壓垮!
實際上,中國許多其他朝代的滅亡也大致如此:在滅亡之前一般會經歷異常的旱災等氣候風險,在缺乏長期借貸市場的情況下,它們都難以應對氣候災害帶來的戰爭融資挑戰,最後以國家滅亡告終。
進入現代社會以後,旱災、水災等氣候災害和其他風險事件依然會發生,但我們不擔心北方游牧民族攻打中原,也不必擔心出現下一個李自成。現下的人民收入增長,運輸網路發達,使物資能輕鬆跨地區運輸以幫助救災,而且各種金融市場讓人們既能事前,也能事後應對風險,讓國家能跨期配置收入和開支。 關於主播:陳志武教授,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教授、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,2012年被《G20國家最近影響力人物報告》評為「中國最具影響力」人物之一。
《耶魯大學陳志武教授的金融課》專輯共有227節課程,跟著金融大師學經濟,走進金融界風生水起。 關於喜馬拉雅:有聲圖書館,中國知名音頻平台,5.3億用戶的共同選擇。
歷經200多年的明朝滅亡,是李自成一己之力還是貴人相助?
來源|喜馬拉雅APP陳志武教授精品課《耶魯大學陳志武教授的金融課》編輯|核桃精
英國、美國的歷史和經濟因國債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,實力加強成為兩個世紀的頭號大國,假如中國在同時期也有國債市場,中國歷史會變什麼樣?
到16世紀中後期,明朝已經持續了兩百多年,到嘉靖朝(1522—1566)已經很腐敗,再往後就更是搖搖欲墜,但如果不是戰爭融資的挑戰,明朝真的會垮嗎?如果不是自然災害幫忙,李自成、張獻忠能摧毀明王朝嗎?
旱災給明朝帶來了致命傷
明朝後期統治的時候遇上了「小冰期」時期的開始,1550年華北氣候總體偏冷偏干,旱災也越來越頻繁。
一方面,旱災迫使北方游牧民族攻打中原以求生存的壓力,威脅明朝;另一方面也使明王朝在北方的軍屯軍田難以耕作、產量大減。由於氣候危機,16世紀中期河北每公頃產糧1168公斤,到萬曆年間為584公斤,而到1620年後下降到每公頃230—350公斤。
來自北方游牧民族的武力威脅和屯田荒廢、減產,不僅迫使朝廷擴大軍隊,也造成政府財政更多地用于軍隊。在1550年前,軍事開支占朝廷歲出的31%左右,而到1590年後上升到90%,這個佔比一直維持到明朝終結。
氣候危機極大的幫助了李自成
李自成,出生於1606年,青年時期在驛站做驛卒,1628年朝廷財政吃緊,裁撤了全國三分之一的驛站被,他失業回家。同年他的家鄉大旱,李自成因債務離家投奔了起義軍。
李自成的起義軍至少兩次幾乎被消滅,但都是大規模旱災挽救了他。第一次是1633年末,李自成、張獻忠等率領的農民軍被明軍鐵騎隊在山西擊敗,余兵逃到河南,又被多路明軍包圍在黃河與太行山之間。但是那年冬天,河南超常寒冷,黃河水面被完全冰凍,李自成和軍隊越過黃河逃跑了。
1634—1636年間,河南和周邊省份又發生大面積嚴重乾旱,參軍人數猛增,起義軍很快擴大到60多萬人,比1633年之前更強大。而朝廷也加大平息起義的力度,明軍集中武力,李自成帶著殘部17人躲到陝西商洛山中。這是他第二次幾近滅亡。
1639—1641年的旱災更嚴重,覆蓋了更多省份,饑民數比之前更加巨大,又給李自成提供了機會。1640年,李自成再次回到河南,收留饑民,重建起義軍。到1641年3月,他的起義軍增加到100多萬!那次旱災持續三年,不僅讓李自成、張獻忠東山再起,而且嚴重中斷了明軍的糧食供應,使政府軍無力對付起義軍。1644年,明朝最終被李自成擊敗。
明朝沒有應對災難的國庫和融資體系
旱災頻發幫助了李自成和其他起義軍,如果明朝有保險和其它金融市場,可以幫助社會解決好災害風險的挑戰,那麼就沒那麼多人起義去強大李自成的軍隊力量。
但是明中葉之後,政府財政逐漸吃緊,到16世紀中期,每年財政赤字多則400萬兩白銀,少則也有百萬兩。在沒有借債手段的情況下,朝廷只能在加稅、拖欠、貨幣成色上找活路。
靠單年加稅來解決財政危機,容易導致「官逼民反」;拖欠軍餉等債務,又導致邊兵大量投身於農民起義軍,把明朝進一步推向崩潰。崇禎帝還試過其他辦法緩和財政危機,包括要求富裕人家捐助、節省宮廷開支等,都沒有成功。最終,明朝就這樣被戰爭融資挑戰壓垮!
實際上,中國許多其他朝代的滅亡也大致如此:在滅亡之前一般會經歷異常的旱災等氣候風險,在缺乏長期借貸市場的情況下,它們都難以應對氣候災害帶來的戰爭融資挑戰,最後以國家滅亡告終。
進入現代社會以後,旱災、水災等氣候災害和其他風險事件依然會發生,但我們不擔心北方游牧民族攻打中原,也不必擔心出現下一個李自成。現下的人民收入增長,運輸網路發達,使物資能輕鬆跨地區運輸以幫助救災,而且各種金融市場讓人們既能事前,也能事後應對風險,讓國家能跨期配置收入和開支。
關於主播:
陳志武教授,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教授、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,2012年被《G20國家最近影響力人物報告》評為「中國最具影響力」人物之一。
《耶魯大學陳志武教授的金融課》專輯共有227節課程,跟著金融大師學經濟,走進金融界風生水起。
關於喜馬拉雅:
有聲圖書館,中國知名音頻平台,5.3億用戶的共同選擇。